爱上海同城

点线面

发布时间:2023-04-24 19:11:53

《点线面》是一本由【俄】康定斯基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点线面》读后感(一):深深为这位艺术家所说的审慎一词感到羞耻我在冥想后把难得的干净状态下逐字慎读第一章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来构成关系。我相信我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只能说他尼玛的狗东西真是侮辱审慎一词。全是随性写的,想到哪里说哪里。这个逼说着说着理论马上就开始批判那些他看不惯的现象。真他妈烦。然而你又不得不晒过这些垃圾东西看他讲的东西。操***!老子就是来发泄的滚***狗逼审慎!杰西.戴在他的线条.色彩.形式-艺术与设计中的语言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精神世界的发展中,视觉优先于语言,尤其是对于艺术家,在我们一生中,这始终是形成概念的主导模式。我们通过画面来进行思考。将画面转化成文字是一项令人生畏的艰巨任务,对于母语母语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因为需要应付三种语言:母语、英语和图像。1、作者在那个时代没有明确的专业俗语,也就说没有将自己的思想通俗易懂表达出来。2、译者曲解了作者的语义,毕竟相差了一个世纪。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是著名的小马橙子,书的形式感和内容非常贴切,排版,字体,字距都非常方便阅读。而且很有一种康定斯基的年代感。整本书也没有多少,要读的话几个小时可以看完。读第一章《点》,第二章《线》,我感觉自己在猜一个聋哑人用手语打的谜语,虽然猜不透,但好歹都是人类,可以尽量去揣摩,虽然作者发现的那些点、线的种种特性我基本感觉不出来,加上时不时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尽量意会吧。但第三章《面》,我真的找不到一句我能看得懂的话。“在水平延伸的冷基面中,如果施加集中的纵向张力,张力便会显得极有“戏剧性”,因为水平基面始终在约束这类张力。这种对比,如果运用到极致,甚至能导致难以忍受的痛感。”难以忍受的痛感!难以忍受的痛感!!!!!尼玛这是哪跟哪啊!我不知道翻译有没有问题(应该不是根本问题),这类神奇的语言还有很多。我和大师之间必有一个外星人啊!不过我自知智商偏低,我看不懂的书多了去了,这本书先封存了,真希望有人能用浅显的中文点拨一下我了。读了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水平有限,不能说理解了他全部的观点,但这位超级大师对线的理解和描述让我对点线面有了深的认识。他的绘画理论的阐述用哲学理论解释,用数字表达,阐明绘画与音乐,建筑的关系,结构构成与自然地区别和练习,与文化的关系,与心理学的关系。例如他对线的描述,让线有了温度,有了时间性,有了性格,还有了声音!例如,他对直线、横线、垂线的描述:沉默的直线,四处缄默,茕茕孑立;横线静卧,承载,被动,阴;垂线站立,行走,攀升,生长,主动,阴;所有直线都可从三类基本直线衍生,横线,冷静平直,无限冷能;竖线,纵深,无限暖能;对角线,倾斜不偏不倚,冷暖均衡;点只携有张力,但没有方向,而直线则张力,方向俱备;横线的温度是蓝色,竖线是黄色,对角线是红色;线的触觉质感,平滑,凹凸,破碎,圆润;与点相比,线的时间性可感得多,越是跌宕起伏的线,表达的时间就越多;音乐中的线既富有实践性也有空间性;舞蹈,从头到脚尖,线条构成中;线的运用还表现为以图示表达数值关系;点代表静默,线代表运动,是艺术形式的内在声音得以以最简练,精准的方式表达,我们会倾听到纯粹艺术形式的生命内涵。在他的笔下,线有了神性。《点线面》读后感(五):感知大自然最直观和淳朴的反应,才能成就作品的不朽“依赖于对艺术单个的精神考察,这种元素分析是通向作品内在律动的桥梁。”艺术作品基本都会遵循对位构成法则,以此展现色彩和形式的和谐、对比和韵律,这样能使画面富含生气和趣味。不过仅有艺术法则,是不够的。悟性、创意、童真都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素质。艺术家感知大自然最直观和淳朴的反应,从内心感受这股大自然的精神力量,以构成法则、视觉构成来表达所感知的,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创作灵感。自由的无限,从三维幻相中脱离出艺术家的审美,真正跨入视觉的真实,从物质的堕落解脱,进入纯粹审美的愉悦。这样的作品,才能成就不朽。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YKANDINSKY),1866年生于莫斯科,1944年卒于法国。最初的专业是法律和政治经济学,并得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头衔。在30岁那年,放弃了在莫斯科的法学教授职位,移居德国开始其追求其艺术生涯。放弃前半生所学,半路出家,却成为了影响后世的抽象主义艺术开山鼻祖。法学博士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康定斯基系统的解构感性艺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在他的论述中,也能看到许多将绘画与音乐进行类比的论述,生动而形象。所以说一个人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是相辅相成的,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往往有助于对某些领域的深入研究。他认为艺术,尤其是绘画,是最接近精神灵魂本质的东西。他的抽象主义理论力求剥去写实主义绘画的物质表象,探索绘画对人类心灵产生激励的深层规律。也就是说,绘画的内容并非引起美感的本质,而绘画元素本身的属性,元素间的构图,色彩关系才是引起人类精神对美的共鸣的根本方式。好比音乐,只有对音符本身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够利用他们组合出动人的旋律。这种对绘画高度的符号化,秩序化反应了其本身强烈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绘画艺术从本质上是有序可循,有法可依的,并非完全的虚无缥缈不可琢磨。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自己的主张。点、线、面等绘画元素的几何形态是具有其基本的美学含义的,线条是最简洁但信息量最丰富的形式。这些美学含义既所谓的”内在声音”。他对每一种元素都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在而言,是元素的形态;内在而言,元素不是形态的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如线条的灵魂在于其张力。并举例阐述不同元素形式。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康定斯基和其他的艺术家开始着手将代表画(REPRESENTATIONALPAINTING)和物质价值相结合,而将抽象主义与精神价值观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抽象艺术的事实。他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去调和反唯物主义目标与能被公众接受和理解的艺术风格之间冲突。这其中的变化,与俄罗斯哲学家乌斯宾斯基所发现的“第四道”(第四维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乌斯宾斯基认为我们无限意识是无止境的不合逻辑的意识,他所发现的“第四维度”中,一切都是逆转的,真实的和虚幻的第三个维度都在此发生了变化。时间和运动在此成为了幻想,因此它需要一种新逻辑和新语言。这一哲学观影响到了许多艺术家。如此康定斯基的完全陌生的艺术语言和马列维奇的超现实主义,都可以看做是第四维度的直接描述,试图描绘一个无重力、无方向性的空间。随着抽象主义的发展,很多人初期看抽象主义作品时,完全看不懂,因为观者总是想知道作者画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东西?“形态越抽象,它的感染力就越清晰而直接”。然而“画了什么”,反而不是作者希望传递的信息,也不是重点。抽象主义表现的不是表面的物质,而是专注在符号化抽象元素可能触动到人类的心灵。这种纯粹美学的共鸣,形式大于内容引起观者的想象,无论观者是什么背景,经历,来自哪里,他们都能产生情绪的波动,从底层引发共鸣,继而有了共同的想象,和无限可能。为了便于了解第四道和康定斯基,这里需要了解一下,神智学和人智学。神智学是一种灵性和艺术思考的替代方式,其理论内容假定宇宙原本包含有原子和真空。真空具有潜在的力量和神性,可以组织成一种有意志的力量。它与艺术的联系至少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这样的信念,即颜色可以振动精神,将休眠在人的内部精神唤醒,赋予其应有的活力。另一种方式还是一种信念,即艺术的开始应该是本质上的行为,带领着我们进入一个未来的新的世界。人智学其实是神智学的鲁道夫·斯坦纳版本,斯坦纳更注重颜色的符号和联觉属性。可以想象在德国期间,康定斯基可能对斯坦纳的理论有着如第四道一样相同的兴趣,这方面的兴趣集中体现在精神、哲学思想方面,而不是它的数学理性层面。很多接近极端抽象的其他艺术家们对上述的理念感兴趣,但是区别在于,在某些具体情况下,他们将其作为一个纯粹的审美现象,而不是一种精神或哲学现象。这样一来,他们积极参与探索绘画创作中的光线和颜色的属性,渴望在新的空间中进行新的创作形式的实践,最终形成了很多20世纪初的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及其作品的风格。康定斯基则吸收了这些理论,在创作时一边继续发展着对这些类型的改进和革新,另一边继续进行着不同类型的互换尝试。这也是意味着,在创作相同的主体或者主题时,会经常出现即兴创作和一个结构布局。了解到这一点后,更加有助于我们了解康定斯基越来越复杂的绘画作品,和背后隐藏的图像。艺术分析是必要的,且绘画的分析研究十分落后艺术新科学,首先要求分析艺术史,一为绘画分析,二为绘画发展道路(哲学问题)艺术新科学首要的问题是艺术元素,即基础元素和从属元素。这两类元素即可构成图形艺术(GRAPHICART)•书面语言,符号。这是点的外在,内在被蒙蔽了•将点抽出实用的位置,使其进入图画的世界•点的轮廓也是相对的,并且多样的•点的基本声调变化多端,但不意味着点的声音不纯粹•基本的艺术元素也绝非绝对纯粹,而是有着复杂的本质•点的张力呈现向心式,且有稳定性•真正的艺术元素不是形式,是形式的内在元素(另话)•构成,是对作品内艺术元素以及元素结构的有目的性的协调,使之达到具体的图画效果•大自然中,点的积聚现象司空见惯;在雕塑和建筑里,点往往出现在多个平面的交接角位;舞蹈和音乐中,点也随处可见•在图形艺术中,铜版画、木版画和石版画这三种技法差异极大,其差异可从各自对点的运用上体现○造型的方法,比如色彩可以或松散或紧凑地施设,可以用点彩法或喷涂法等○图点的特性形成过程中,绘制图点的工具如何起决定作用,画具与绘画基面会如何融合○图点的特性,又如何与基面本身如纸结合○基面具体特性,如纸的平滑、粒状、条纹、粗糙等,如何影响图点的特性•所有的线型均可还原到以下两种力量:§不同轴直线——拥有一种特别的“色彩”能力,从黑白的单色中区别开来,与平面的联系不甚紧密A.直线的声音,会因方向和长度等因素变化而变.角外的张力音,会因外角度的尖锐程度而变C.角内的合力音,会因内角度的覆盖程度而变○在某些情况下,艺术构成成分的声音或其他特性结合起来后,产生的声音和特性,是成分本来不曾具备的•当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点上,其中一个力持续增加,均匀地大于另一个,曲线便产生了•直线和曲线是一对基本的对比线型;角线则可看做是从出生到稚嫩再到成熟过程中的过渡元素•曲线可形成圆——最稳定的面;直线可形成三角形•艺术情感最初当然源于直觉经验,并且很容易因此迫使我们沿着直觉的道路一直探索。但是,一味依赖情感和直觉,则可能会让我们迷失方向。要避免迷失,艺术科学必须借助精确的分析工作。•线的强化加粗,与点不断增大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与面之间的临界。界限是不确定的、灵活的,一切都依靠比例来把握。一般,在实践中,临界问题的处理比理论上反而更为方便。构成元素的临界处理,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手段,帮助艺术家在构成中提升表现力•线也有轮廓,且触感比点丰富○与这两种因素相关的另一种因素是曲线自身核心部分的笔力强化•基面的上部给人以松散、轻盈、自由的感觉;下部的特点为紧密、厚重、约束•基面的左面与上部一样是轻盈,但程度较低;右面与下部类似,程度也较轻○元素与基面松散结合,基面几乎不被注意到。基面隐退,元素在空间浮动,而空间本身没有明确限制•传统绘画中,开本问题只在写实目的上考虑,不涉及基面本身的张力(如竖开本是肖像画开本,横开本是风景画开本)•抽象艺术中,对角线的夹角的变化可能对构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构成并没有简单的规则可遵循,时代的情致、民族的情致乃至艺术家的个性力量,都足以影响构成的基本声音。○艺术追随它的时代。一方面,可能是时代强盛,内容丰富,而同样强盛和丰富的艺术则与时俱进,不费周折;另一方面,可能是时代强盛但内容匮乏,脆弱的艺术只能随波逐流○艺术与时代对立,不断表达与时代不合的声音•基面是物质性的,物化的各类质感效果在基面上也都会体现○让生命的脉动显得可感•世间万象,杂乱无序。构成的规则让其有章可循。此中大有真谛,大有启示,大有哲理。

  • 选择布局
  • 设置皮肤
    • 博客控1.0
      类似于博客的风格,相信博客控的你会喜欢的!
    • 温馨小窝1.0
      金窝银窝,不如我们文学窝,在漫写短文网做个窝吧!
    • 个性浮动1.0
      “博客控”和“小窝”神马的都是浮云,老在我眼前抢风头,不服气?你搓我~
  • 更换背景图
    • 安静
    • 台历
    • 芹菜
    设置颜色
    • 空间名:   
    • 签 名:   
    • 简 介:   
    • 标 题:   
    • 正 文:   

点线面

总访问量:8554 空间地址:
关注TA 124人关注


Ta很低调,还未开始展现自己…

最近访客

  • 秋夜寒星
  • 活着就好
  • 谷溪
  • 漫写短文网用户6425

相关新闻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一首歌,一段故事2023-04-24 19:11:53
遇见2023-04-24 19:11:53
深夜故事2023-04-24 19:11:53
你曾是少年2023-04-24 19:11:53
后来的我们2023-04-24 19:11:53
告别2023-04-24 19:11:53
我怀念的2023-04-24 19:11:53

友情链接

上海后花园论坛_上海花千坊_爱上海同城论坛-夜上海论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