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同城

励志文章:我们还年轻,不够好有什么关系_文章精选_漫写短文网

发布时间:2023-04-24 19:11:53

 一个朋友说,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孤单的星球,无父母依靠,没有朋友帮助,也没有爱的人关心照顾。那个时候,我跟她说,“当你自己足够好的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前提是你要对自己会变得更好这件事,深信不疑。”

爱上海同城大学,是一场最精彩的变形计

阿杰是我的高中同学,一个非常腼腆、害羞的男孩子,在班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连偶尔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声音也都轻得像是蜻蜓的翅膀划过一样。他很少与人交流,总是弓着身子低着头,静默地坐在位子上看书或做题。他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跟女生讲话时,脸和耳朵都会憋得通红,为此经常被男生取笑。所以,非必要情况下,他不会和女生说话。

爱上海同城高中毕业后,我们上了不同的大学,没有联络过。

直到我大三那年夏天,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才又碰面。当时我老远就听见一个自信洪亮的声音在人群中高谈阔论,心想这是哪个老同学,走近一看发现是阿杰,当时我就惊呆了。他整个人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重点是,他不仅性格变得爽朗了,连外表都升级换代了。以前他穿的衣服总是迎面扑来一股子浓烈的老坛酸菜气息,现在,那一身的打扮简直堪比时尚杂志经典搭配。

等到人群散去,我才跑过去调侃他,说:“你现在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简直是脱胎换骨。看来大学把你改造得挺好啊。”

爱上海同城阿杰的嘴角划过一个笑容,回应道:“是啊。其实第一个学期我还是那个闷瓜,跟同寝室的男生也极少交流。后来,越发地觉得自己人际交往是硬伤,于是报名参加了很多需要经常露脸以及与人沟通的社团,比如演讲辩论协会、学生会等等,一年多下来,终于把自己孤僻、沉闷、不合群的标签给摘掉了。”

另外一个女生佳佳,我们大学时住在同一栋女生楼,彼此并不熟络,我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名字、专业和班级,倒是经常看见她披着长发、背着双肩包、骑着自行车,行色匆匆地穿梭在校园里,所以印象很深。

爱上海同城去年8月,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谭出差经过上海,我请她吃饭,一起八卦当年同届、如今混得牛烘烘的几个人物时,谭跟我讲了佳佳的故事。

爱上海同城佳佳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研二时和宾大的一个博士一起,联合创办了一个与海外资源全面对接的在线留学申请平台,帮学生量身定制绝佳的留学方案,很受国内学生的欢迎。她还亲自主编了听力和口语的英语教材,口碑极好,很快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宾大毕业回国后又很快创立了第二家公司,目前人在杭州,正在带领团队开创一款智能英语口语学习的APP。

爱上海同城谭跟我说:“感觉刚进大学时大家还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佳佳已经远远地把我们甩在身后了。如今,我们只是苦哈哈的小白领,每个月拿四位数的薪水勉强够花,人家却已经是名校海归学霸、90后CEO和美女老板了。你说差距怎么这么大,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一口咽下了嘴里正在嚼的东西,非常不合时宜地回了一句:“有点小意外,但也不奇怪。毕竟,当年人家上自习、坐镇图书馆啃书、疯狂备战GRE的时候,我们却在宿舍里,躺在床上上网聊天、看美剧和睡懒觉。哈哈……”

虽然我跟佳佳私下里的交集不多,但对她本科时的用功、刻苦和出色,也是有所耳闻的。我知道她的学习成绩很好,绩点分在系里始终名列前茅,当年的GRE考试接近满分,大三时就已经开始在网上发布自己总结出来的英语听力教学新论了。

排除特殊案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成就和付出的努力都是成正比的。

爱上海同城大学四年,你如果全部用来睡觉,或是混混沌沌1460天,毕业时,收获的大概只是激增的脂肪、已渐迟钝的大脑和蒙上了灰尘的心,连学位证能不能拿到都是个悬念。大学四年,你如果喝几百瓶啤酒,打几千次DOTA,以三个月一段的频率谈十六场恋爱,最后得到的恐怕就是虚浮的体质、磨损的意志和沧桑的心。

当然,大学四年,你也可以选择,参加1-2个喜欢的社团,拿2-3次奖学金,考3-4张有用的证书,听30场名家讲座,读100本经典书籍,上810次自习,学有余力的还可以选修一个第二专业,用四年的时间积累丰富的学识,练就更加聪明的头脑,为你想要的未来铺路搭桥。

大学四年,你还可以选择,自力更生打1份工,放开身心谈1-2场既不耍流氓又不以婚姻为枷锁的恋爱,心胸坦荡交几个能把你放在心上、将来愿意借你钱和参加你婚礼、葬礼的真心朋友,背上行囊去一些你向往已久的地方,放下包袱做几件疯狂的、老了以后想起来都会嘴角上扬、坐在摇椅上晒太阳时能跟儿孙吹牛的事情,用四年的时光换一场最激荡的青春,为生命画上最浓墨重彩的几笔。

虽然人生这场赛跑注定了不完全公平,但每一个阶段的大抵公平还是有的。你选择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将时间花在哪里,时间就会还给你什么。观念左右行动,投入决定产出,一切最终输出的结果都是由最初输入的选择和行动导致的。就好像那些经典的老电影,所有故事的结局,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只是有些你没有看出来而已。

爱上海同城一直觉得大学就是社会的预备役,一场磨炼我们身体和心智的旅程。在这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在这个混杂着青春热血和荷尔蒙的世界里,在这个第一次正式离开父母羽翼呵护独自飞翔的世界里,有精彩,有诱惑,有钩心斗角,有励志,有颓废……四年之后,有人迅速成长,有人华丽蜕变,有人颓废报废。

如果你喜欢读武侠小说,那你一定会有印象,在金庸、古龙等人笔下的江湖里,江湖人士武功练到了一定阶段,为了突破自我,便会选择闭关修炼。张三丰就是这样悟出了太极剑和太极拳,达摩祖师也是这样悟出了大道。

与此相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干掉高考这个BOSS以后,武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每个人的斗志也因此消磨许多。所以,我们不妨试着将这四年的大学时光,当作是一段特殊的“闭关修炼”,修身养性,格物致知,潜心修炼内功和外功。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抵御绑定了潜在风险的外来诱惑。

如果你想你的大学变成一场最精彩的变形计,如果你想四年之后邂逅一个全新的、更好的、更优秀的自己,那么,从现在开始珍惜你的大学生活,导演一场专属于自己的、华丽精彩的变形计吧。

爱上海同城年轻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你未来的路

单位新招来了两个同事。一个是90后,一个是80后。这两个人都暂时被分编到了我的小组。作为领导,对手下的员工肯定会有一番考核的。

爱上海同城讲道理,十个人中或许有八个都会觉得80后勤劳肯干,而90后则喜欢耍小聪明不够踏实。

我吩咐做什么,90后的小姑娘抢着去干。哪怕就是送个文件,擦个地板。而80后的姐姐反而市场拖拉,慢一步。但是80后毕竟工作过一段时间,有经验,在业务能力上确实高出90后女生一大截。

有一次我去开会,走了没几步想起没有带笔,回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正听见80后大姐在训斥那个90后的女生:

“我告诉你,这些跑腿的活儿你都要少去做。你做了没人记得你的好,你不做人家也可以自己做。现在这个社会啊都是这样,人很自私。你说你每天早上一来就打扫卫生,谁看见了夸你了一句?姐姐我是过来人,我告诉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就行,我有经验……”

一个月的试用期到了,留用人员上,我毫不犹豫地签下了那个90后女生。

爱上海同城很多人问我,业务能力好的那个你不用,非要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做什么?

爱上海同城年轻这种东西是一种奢侈品,过了那个年级就不在了。而90后拥有年轻,更多的是拥有每一个人在年轻时心中的那束火焰。她在年轻的时候肯吃苦,肯做许多在别人看来是亏心事的事情,那就是她的财富。

一个人愿意多工作,多干活并不算足够优秀。难得在于她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工作,在领导没有褒扬的时候继续努力。这才宝贵的财富。

爱上海同城转正那一天,我和那个90后谈话。她和我说,她对所做的一切都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会成为她以后的财富。她从小吃过许多苦,走过许多的弯路。没有人告诉她遇到一些事该怎么做,她做了错误的选择。但是她会反省,会悔改。她会在一个石头上跌倒之后再也不去触碰其余的石头。

一个人要明白,她所有的经历,经过的苦痛,吃过的亏,付出的汗水、艰辛,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面对自己今后的路。

路总会有坎坷,之前积累的经验和苦难,会在以后筑成一条平坦大道。

年轻时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你未来的路。

所有的苦痛和折磨都会在你和成功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

我们还年轻,不够好又有什么关系

爱上海同城一个朋友跟我说,他总是太急了,好像自己还没学会走,就想去跑,所以常常把自己弄得很累。这种感受,我也有。

刚学日语没半年,我就想自己能够考下N1就好了;希望自己可以一年读上百本书,让自己一下子变得优秀;希望刚毕业第一年就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资,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写一篇文章,希望一夜之间可以刷爆朋友圈,红得人尽皆知……可是,后来这些期望大多事与愿违。当结局总是跟我期望的不一样的时候,我才明白,在成长这条路上,在变得优秀这条路上,我太过心急了。

急于求成,急于被人认可,急于翻身改变命运,急于得到一切。当这些操之过急的愿望没有实现的时候,我就同朋友一样,百爪挠心,辗转反侧。我变得焦虑、不安,时常觉得自己无能。我就是伴随着这样的心情,在最深的渴望里,努力着,学习着,纠结着,受折磨着。

爱上海同城我一边给自己打气,要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人;一边又备受折磨,觉得自己为什么还是不够好,为什么比他人还是差那么多。别人红了、成名了,粉丝和年薪都几十万了,而我呢?

爱上海同城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它让你觉得自己太匮乏了,太无能了,太差劲了。坐在地铁里,我经常累到想哭;夜里睡觉的时候,也常是彻夜难眠。我的自尊心在折磨自己,我不能够容忍自己不够好,我不能够接受自己还不够优秀。

记得一个同事跟我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原谅自己。当自己犯错的时候,当自己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时候,当自己感到累的时候,他选择不为难自己。我想,我也必须承认自己不够好这件事了。我读书不够多,我的工资不够高,我没有几百万的房子,也没有几十万的存款。

我日语学了一年,还是很差劲;我没有保证自己每天都读书;我上班会迟到,周末会想在家睡个懒觉。那些我想一下子过上毫无压力的生活,一下子功成名就的愿望,都是源于对现状太过艰难的畏惧和恐慌。在困难的境遇面前,我做得不够彻底,我没有全心全力地去面对。累的时候,我总想要逃,怀疑自己,怀疑生活,怀疑理想的意义。

爱上海同城可是,在我如此沮丧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是无法停下来。即便我接受了自己没有天分、不够优秀的事实,我还是不愿意放弃。起码我今天要比昨天好,我今年要比去年好,我明年要比现在好。我做不到一蹴而就,起码应该做到让自己越来越好。

爱上海同城事情为什么不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呢?以前我只是一个在北京五环外实习的杂志社的小编辑,现在我已经跻身行业里非常有实力的图书公司做产品经理了。以前我一年读三十本书,去年我读了五十多本了。以前我连日语里的一句“谢谢”都不会说,现在我多少可以说点口语了。

我不全是无能,我只是还不够好,并且对于自己不够好这件事,太过心急,不能坦然接受。

我不是告诉自己今年要读一百本书吗?我不是要求自己文章要写得越来越好吗?我不是在努力让自己升职加薪工资翻倍吗?我不是还打算去学学画画、练练书法吗?我不是对自己、对未来,都比从前更有信心了吗?

“我还那么年轻,不够好又有什么关系”,我能够越变越好,不就可以了吗?

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十年前也大多跟现在的我们一样,一无所有。可是,我们拥有跟他们同样的心气和斗志,十年后,我们也不会太差的啊。我们也许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甚至比他们更好,不是吗?

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没有上过重点大学又怎样?没有一毕业就拥有金饭碗又怎样?没有进大公司获得优渥的待遇又怎样?没有男朋友,没车没房没户口又怎样……

身边只上过普通大学的朋友,后来摸爬滚打也年薪百万了。最初在七八个人的小公司里“暗无天日”的码字员,最后也凭借经验和能力进入上市公司了。以前没钱要住地下室的同事,现在也有能力住在三环的独居卧室了。

我们一直在努力变好,不是吗?只是在我们还不够好的时候,我们何不试着体谅自己。我们只是需要时间去改变这些,而不是埋怨自己无能。当我们累了的时候,我们就坐下来休息休息;当我们口渴的时候,我们就站起来去接杯水喝;当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适当给自己放个小假。

比起成功,我更希望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比起你飞得多高多远,我更担心你过得好不好,心累不累。只要你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就千万别太着急,别太勉强为难自己。年轻的我们,还有大把时间,用来改变命运。

一个朋友说,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孤单的星球,无父母依靠,没有朋友帮助,也没有爱的人关心照顾。那个时候,我跟她说,“当你自己足够好的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前提是你要对自己会变得更好这件事,深信不疑。”

爱上海同城我们需要明白,跟优秀之间,我们不过只差一个时间的距离。

希望努力着的每一个人,坚持并快乐。

“给我一片蓝天,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我一片绿草,绵延向远方;给我一只雄鹰,一个威武的汉子;给我一个套马杆,攥在他手上……”当《套马杆》这首耳熟能详的草原歌曲唱响时,人们自然会想起“草根”词作者刘新圈。

爱上海同城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农村的刘新圈,由于家乡闹灾荒,初中就辍学了。穷人家的孩子闲不住,在家里没待上半个月,老爸为他安排了外出打工的事。临出门时,他的包里带有三样东西:纸、笔和一本破得不成样的《三国演义》。工友们笑他:“你不像个打工的,倒像个蹭课的!”

纸用完了,只要见地上有没有字的纸,他就捡起来。一本破烂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实在没书看了,他就捡起别人垫屁股的书将就看。白天打工,晚上回到出租屋,要是停电了,他就窝在煤油灯下翻来覆去地看,鼻孔被煤油灯熏得黑黑的。诗歌、散文、小说,刘新圈尝试着写,欣喜的是有的变成了铅字,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22岁时,刘新圈和几位初出茅庐的诗人,被湖北一家出版社看中,承诺出一本《桃花汛》的诗集。本以为可以靠稿费养家了,但一个月后,他接到通知,赶到邮局,发现等待他的只有一麻袋卖不出去的诗集。

爱上海同城刘新圈意识到,写作也许已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个时候,如果放弃,就意味着给自己的人生追求画上句号。人生,只有顿号,没有句号!创作上停滞不前,也许是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就在刘新圈迷惘无助之时,一个知心文友建议:“你的文笔不错,写写歌词,练练手。”

爱上海同城写诗和创作歌词虽有相通之处,但差别很大,况且他对音乐一窍不通。一度酷爱诗歌的他,刚练习时,常把歌词写成了诗歌,好在网友们不断提醒他并帮助他修改,慢慢才摸出一点写歌词的门道。

2007年,在摸黑中走了七年的刘新圈,终于写出了第一首像样的歌词——《你是土豆我是地瓜》,并得了500元稿费。随后,第二首歌词《仰望天山》卖了2000元。慢慢地,开始有唱片公司关注他,网友们也戏称他是匹“词坛黑马”。可是这点成绩还不足以骄傲,刘新圈要从生活的历练中写出有深意和影响力的歌词,而不仅仅是为了发表,为了挣几个稿费。

爱上海同城很快,他发现现今的人们,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自己,生活很艰难,精神上也很压抑,想拥有一颗回归自然,过上自由、美好生活的心。“如果能写成一首草原歌词,有辽阔的草原,有空旷的旋律,一定会驱散每一个人疲惫而又压抑的心境。”这种想法一旦在心头闪现,刘新圈就有点把持不住了,这种情感上的长期积累,一旦找到了一个可以表达的点,就如一泻而下的瀑布。一个小时后,歌词《套马杆》就呈现在了眼前。

为了使自己的创作经久不衰,刘新圈每年外出采风二十余次。一年冬天,刘新圈来到了呼伦贝尔的根河。在一个小村里,他发现,这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留守。在这高寒的小村庄,老人们一谈及在外打工的孩子就默默流泪。这场景触及了刘新圈内心的过往,当晚一气呵成地写出了歌词《呼伦贝尔的冬天》。

此后,凤凰传奇的《天籁传奇》、腾格尔的《万马奔腾》、何静的《天边的格桑花》……都出自刘新圈之手。至今,他已创作超过300首歌词。

由一个草根诗人蜕变为一匹词坛黑马,刘新圈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的经历再一次告诉人们: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句子中的顿号,只是停一停,顿一顿,顶多是一只稍稍休息一会儿的拦路虎。藐视它,跨过去,成功就在不远处。

永远不要给自己下定义,把自己的能力与天赋框在一个小小的围栏中。

M大学念的新闻专业,毕业之际去广电面试。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你有新闻理想吗?”

M嬉皮笑脸地说:“其他的嘛我有,但新闻理想呢……一定是没有的。”出乎意料地,M被录取了。这件事在M的朋友圈中被传为一段“佳话”。

爱上海同城后来得知,同去面试的几位同学中,凡是回答“有新闻理想”的全被刷下来了。本来,当时的M已决意“破罐破摔”,未曾料想,竟然“因祸得福”。

此后的两年中,M时常用这个问题叩问自己:“我到底有新闻理想吗?”

短短两年中,M的上司、同事,已经有好几位陆续离开了所在媒体。要么去了互联网公司,要么投入内容创业。留下来的人中,无一不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

爱上海同城作为入行不久的新人,M更是困惑。毕竟,同龄人中,月薪8K、10K者已经不是少数,而自己却拿着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工资,惶惶不可终日。“理想能当饭吃吗?并不能。”

去年十二月,女友提出要和M分手,原因是家里催婚,“不能再等了”。她把微博上看到一段话发给他:“男人最遗憾的事,是在最无能的年龄遇到了最想照顾一生的人;女人在遗憾的事,是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最等不起的那个人。”

M看完无言以对。回想起毕业之际二人信誓旦旦要在帝都扎根的豪情与甜蜜,心里更是苦涩。女友离开北京的那天晚上,M给她发了最后一条短信:

爱上海同城“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本意是希望女友要是回去后悔了可以再回来。如今看来,只觉得自己傻得可爱。

爱上海同城刚过去这个春节,回想起来像是一场闹剧。年假七天,有四天被老妈“强制”安排了相亲。前前后后见了七八个女孩,有远方亲戚的表妹,有周遭近邻的闺女,长得都不难看,却没有一个聊得上话。

相完亲去参加同学聚会。恍然发现,当年的发小一个个有车有房,小孩儿都打酱油了。中学同学A说:“大学生,现在应该在帝都买房了吧?”同学B说:“诶,来来来,喝一个,结婚的时候记得请我喝大酒啊。”……每一句寒暄都令M胆颤。

整场聚会,M一直以嗯嗯啊啊“应付”。并不是不喜欢说话,而是已经不知道怎么与儿时的玩伴沟通了——这种隔阂,让M自己都觉得惊讶。第一次感觉到“故乡”这个词如此陌生。

爱上海同城回到家,父母轮番轰炸,让他放弃北京的工作,回老家考公务员。M眉头紧锁。既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也不想让父母心寒。“回本地找工作?绝无可能。”毕业那会儿回家乡实习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小城太安逸,节奏太慢了,适合养老,不适合奋斗。”

爱上海同城经过一番复杂的心理斗争,M还是毅然踏上了返京的列车。

爱上海同城M的直属leader,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头,可以说是整个台里唯一一位有“新闻理想”的人。但整个台里,也就数他混得最“惨”。他已经在台里工作了十几年,和他工龄相仿的早就在帝都买房买车了,他却一直住筒楼、挤公交。

这位上司非常“执着”。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许多时候,有的选题,鬼都知道明知无法通过,他依然坚持提交。结果毫无意外地是被打下来,作废。但下一次,他照提交不误。为此,台里的同事都取笑他“迂腐”。这一点,让M既崇敬,又绝望。

当年学新闻,确实是自己的志向,但真正做了新闻,发现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江湖”,很多时候,都在做心理斗争——与正义,与道德,与内心,与体制。当然,最令M不堪忍受的,还是穷。

这是一个没落的行业,凭着夕阳的余晖苟延残喘的行业。眼看资深的同事接二连三出走,M心中的怅惘更是无以复加。

爱上海同城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个这样的片段:

爱上海同城克里斯在篮球场上问自己的儿子小克里斯托弗长大后想做什么,小克里斯托弗兴奋得表示自己以后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而克里斯却说我认为你运动是挺棒的,但是投篮方面并不是很适合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小克里斯托弗沉默了一会后把球扔到一旁,说,知道了。

克里斯马上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蹲下来认真的告诉小克里斯托弗:

爱上海同城“记住,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不能做什么,那个人是我也不可以。”

是的,就算克里斯刚开始说的是一句客观的评论,但却是在给小克里斯托弗下了一个“你不行”的定义。就像他的妻子认为他考不上那个唯一的股票经纪人名额,但他现在是全球十大最伟大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之一。

爱上海同城即使是井底的那只娃,它最后也跳出来了不是么。

勇敢得前行吧,还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呢?

爱上海同城永远不要给自己下定义,把自己的能力与天赋框在一个小小的围栏中。

相关新闻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一首歌,一段故事2023-04-24 19:11:53
遇见2023-04-24 19:11:53
深夜故事2023-04-24 19:11:53
你曾是少年2023-04-24 19:11:53
后来的我们2023-04-24 19:11:53
告别2023-04-24 19:11:53
我怀念的2023-04-24 19:11:53

友情链接

上海后花园论坛_上海花千坊_爱上海同城论坛-夜上海论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