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同城

会员专享

发布时间:2023-04-24 19:11:53

爱上海同城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海子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1.文章第③段讲“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4分)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4.文章第⑨段“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这一句中“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分别指什么?(2分)5.文章的结尾说“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查看答案和解析>>•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李汉荣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小题1】文章第③段讲“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4分)【小题2】文章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河流真美”?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小题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小题4】文章第⑨段“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这一句中“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分别指什么?(2分)【小题5】文章的结尾说“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查看答案和解析>>•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李汉荣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小题1:文章第③段讲“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4分)小题2:文章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河流真美”?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小题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小题4:文章第⑨段“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这一句中“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分别指什么?(2分)小题5:文章的结尾说“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查看答案和解析>>•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⑨许多个秋夜,我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1.文章第③段讲“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5分)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⑧段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4.文章第⑨段“月光落下,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这一句“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分别指什么?(4分)5.文章的结尾说“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查看答案和解析>>•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②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文/积雪草,有改动)1.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2.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4.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4分)5.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出感悟。(文中出现的场景除外。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查看答案和解析>>•①在一篇文章里,我说过“鼻子有记忆”的话,现在仍确信无疑。我还认为耳朵也能记忆,具体说,耳朵深深的洞穴里,天然地贮存着许多经久不灭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不是心灵的忆念,更不是什么幻听,它是直接从耳朵秘密的深处飘响出来的,就像幽谷的峰峦缝隙处渗出的一丝一滴丁冬作响的水,这水珠或水线永不枯竭,常常就是一条河的源头。耳朵幽深的洞穴是童年牧歌的一个源头。②我十四岁离开家以后,有几年十分想家,常在睡梦中被故乡的声音唤醒,有母亲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有祖母深夜在炕头因胃痛发出的压抑的呻吟。几十年之后,在生命承受着不断的寂寞与危难时,常常能听见祖母殷切的呼唤。她的呼唤似乎可以穿透几千里的风尘与云雾,越过时间的沟壑与迷障:③童年时,每当黄昏,特别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许多家的门口,响起呼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男人的声音极少,总是母亲和祖母的声音。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祖母身体病弱,在许多呼唤声中,她的声音最细最弱,但不论在河边,在树林里,还是在村里哪个角落,我一下子就能在几十个声调不同的呼唤声中分辨出来。她的声音发颤,发抖,但并不沙哑,听起来很清晰。④有时候,我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和一群孩子们逮田鼠,追兔子,用锹挖甜根苗(甘草),祖母喊出第一声,只凭感觉,我就能听见,立刻回一声:“奶奶,我听见了。”挖甜根苗,常常挖到一米深,挖完后还要填起来,否则大人要追查,因为甜根苗多半长在地边上。时间耽误一会,祖母又喊了起来:“狼下山了,狼过河了,成汉,快回来!”偶然有几次,听到母亲急促而忿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门!”祖母的声音拉得很长,充满韧性,就像她擀的杂面条那么细那么有弹力。有时全村的呼唤声都停息了,只我还没回去,祖母焦急地一声接一声喊我,声音格外高,像扩大了几十倍,小河、树林、小草都帮着她喊。⑤大人们喊孩子们回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那一带,狼叼走孩子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前几年,从家乡来的妹妹告诉我,我离家后,我们家大门口,大白天,狼就叼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狼叼孩子非常狡猾,它从隐秘的远处一颠一颠不出一点声息地跑来,据说它有一只前爪总是贴着肚皮不让沾地,以保存这个趾爪的锐利。狼奔跑时背部就像波浪似的一起一伏,远远望去,异常恐怖。它悄悄在你背后停下来,你几乎没有感觉。它像人一般站立起来,用一只前爪轻轻拍拍你的后背,你以为是熟人跟你打招呼,一回头,狼就用保存得很好的那个趾爪深深刺入你的喉部。祖母常常警戒我:在野地走路,有谁拍你的背,千万不能回头。⑥祖母最后的呼唤声,带着担忧和焦急,我听得出来,她是一边吁喘,一边使尽力气在呼唤我啊!她的脚缠得很小,个子又瘦又高,总在一米七以上,走路时颤颤巍巍的,她只有托着我家的大门框才能站稳。久而久之,我家大门的一边门框,由于她几乎天天呼唤我回家,手托着的那个部位变得光滑而发暗。祖母如果不用手托着门框,不仅站不稳,呼唤声也无法持久。天寒地冻,为了不至于冻坏,祖母奇小的双脚不时在原地蹬踏,她站立的那地方渐渐形成两块凹处,像牛皮鼓面的中央,因不断敲击而出现的斑驳痕迹。⑦我风风火火地一到大门口,祖母的手便离开门框扶着我的肩头。她从不骂我,至多说一句:“你也不知道肚子饿。”⑧半个世纪来,或许是命运对我的赐予,我仍在风风雨雨的旷野上奔跑着,求索着;写诗,依我的体验,跟童年时入迷地逮田鼠、兔子,挖掘甜根苗的心态异常的相似。⑨祖母离开人世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但她那立在家门口焦急而担忧地呼唤我的声音,仍然一声接一声地在远方飘荡着:⑪由于童年时心灵上感触到的对狼的那种恐怖,在人生道路上跋涉时我从不回头,生怕有一个趾爪轻轻地拍我的后背。⑫“旷野上走路,千万不能回头!”祖母对我的这句叮咛,像警钟在我的心灵上响着。1.“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有何作用?A.第②段由“故乡的声音”、“脚步声”等引出对祖母呼唤声的回忆。B.第④段写母亲“急促而忿怒”呼吼声,是以母亲的急躁陪衬祖母。D.本文对“狼”的叙写很有意味,它既拓宽了文章的意蕴,又使整篇文章凝重、深邃。(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本文第⑥段划线的文字和链接材料都刻画了祖母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其异同。【链接材料】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查看答案和解析>>•佩弦先生逝世了,这是一个如何的意外!他的病是旧病,时犯时好,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要动手术,更没想到动了手术就是这样的不幸的消息。佩弦先生是谨慎小心的人,他没有一般文人的嗜好,也没有一般文人的脾气,他的生活总是那样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像钟表那样稳健而有秩序。这样的人能在五十岁就死去么?如果相术可靠,他的眉毛是那样黑而长;身材短小,可是精悍;瘦虽然瘦些,却是瘦而有神;往常给人的印象总是精神奕奕,事事周到,这难道不是寿吗?然而事实上是太快了,佩弦先生死的太快了,出了任何友人的预料,也给了任何友人一个沉重的打击。是8月9号这一天的正午,林庚刚从北大医院里拔牙出来,就到了我这里,坐定了就告诉我说:“朱先生又病了,也住在北大医院,刚动过手术。”这是我听到朱先生病了的消息之始。问起林庚见过朱先生的情形来,他说还好,我们总认为动手术的病的危险都在动手术的那一刹那,如果经过良好,是可以无碍而放心下去的。我打算过一两天再去看他。同时我一向也有一个偏见,就是认为探望病人固然是好意,但假若抱这种好意的人太好,在病人的精神上便不免是一个难堪的负担了。因此,我就又踌躇了。谁知在10号的报上,也就是我晓得朱先生病了的消息的第二天,已经登着朱先生病危了。我这时坚信我听到的林庚所见的情况是实,新闻记者的消息可能是旧闻,只是曾经一度危险而已,又为了刺激读者,便渲染的过分,这也是中国新闻记者的常事。可是慢慢情形不对了,11号12号都连着登起那恶劣的消息来。我不能不动摇了,我决定在12号下午去看他。谁知道这天下午又因为有事没能去成,第二天才知道就是去成也晚了,因为已经不是活着的佩弦先生了,原来他在12号的上午十时已经逝世了!连日的阴风凄雨,更增加了我的耿耿不乐。给我印象那么清晰地朱先生,竟作了古人了!记忆一页一页地翻着,想起了十七年来和朱先生的往还。最初和他的认识是我入了清华。那时他才三十几岁。我没有上过他的课,课外可是常去找他聊天儿。见面最多的时候,是在郑西谛先生还在北平时,大家共同编《文学季刊》的一段。这时期虽然不太长,可是因为每一星期大家都要在郑先生家里聚谈,并且吃晚饭,所以起码每一星期是有一个很充分的时间会晤的。因为朱先生的公正拘谨,我们现在也不大记起他什么开玩笑的话,同时别人也不大和他开玩笑。只记得他向郑先生总是全名全姓的喊着“郑振铎”,脸上发着天真的笑意的光芒,让我们感觉他是在友情里年轻了。那时郑先生住在燕京,从燕京到清华是有一段路的。每当我们夜深归来,往往踏着月光,冲破了犬吠,在谈笑声里,越过了不好走的小路,快乐地分手。现在记得这情景的,除了我之外,只有林庚了。朱先生当时开着“陶诗”的一门课,我很想去旁听。当我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有着习以为常的谦逊,说:“没有什么意思,不值得听的。”我们那时年少气盛,也就信以为真,又听说他常常叫人背诵或默写,错了字还扣分。我们那时又是不拘束惯了的,于是更觉得不听也罢。后来知道他所写的那篇《陶渊明年谱之问题》,恐怕就是那时研究的心得的结晶,到了自己对陶渊明也发生兴趣时,是很后悔没曾听他的讲授了。朱先生谦逊,客气,而且小心。他对于一般人的称呼,都是“先生”。我有一位朋友编刊物,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朱先生的稿件往往有着涂改,这涂改之中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尽量把口气改的和缓些。在他的文字里,很少有“绝对”“万分”“迥然”“必定”等字眼。就是有,也往往改成轻淡一些的了。这一点儿也不错。在待人接物上,我们很少见到他疾言厉色,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自然,我们也很少在他身上发现热狂,像臧克家所说的“燃烧”似的。朱先生的性格和他的名字实在有着巧合——清!可是他并非马虎。他的字从来不苟,一笔一画。他对什么事的看法,也非常坚定。而有一个一定的界限,——当然是稳健的。他写文字很审慎而推敲。在清华的时候,我们在一次谈天里,问起他一天写多少字,他说:“五百。”他反过来问我。我说:“不一定。快的时候,曾写道一万五千字的长文,还另外写了两篇杂感。”可是这是那时的话,后来自己也体验到每天写不到五百字的时候了。在战前一般人的生活都好,清华又是好环境,教授们的家都相当安适。每每在我们当下午四五点钟去谈天的时候,不但畅所欲言,既不关时局,又不谈物价,更没有愁眉苦脸,而且吃着好茶,有时来一道甜食点心,像莲子羹一类等等的。我们在朱先生家里也不曾例外。然而抗战把所有人的生活划了一道界限。我比任何人都早先到了昆明,在云南大学教书。这是二十六年的九月。那时朱先生随着学校到了长沙,许多先生在衡山过了另一种生活。朱先生触发了旧时的兴趣,清新的篇什,颇传诵一时。不到一年,长沙的临大改为联大,大家都又奔波到了昆明。因为初到时的生活的凌乱,我们失掉了从容坐下来谈话的心情。不久,我又因为可笑的文字祸而离开昆明到重庆。因为是抗战才开始,大家的生活秩序虽然受了影响,可是身心都没有大的变化。最叫我惊讶的,却是我在二十九年二次到成都的时候,适逢朱先生休假,也在成都。我去看他,他的头发像多了一层霜,简直是个老人了。没想几年的折磨,叫人变了样!有些老朋友见了我也说我苍老了,我还想辩护。可是看看朱先生,我连说苍老也不敢了。——怕伤他的心!他住的地方是成都东门外的一座古庙。我们也曾喝着他的好茶,可是心情完全不对了。他的工作依然紧张而有秩序。桌上摆着十三经注疏。他那《经典常谈》——一部可称道的书,用着最亲切的语言,报道着最新的专门成绩——就是这时完成的。另外,《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大概也完成于此时。这一次的会见中隔了两年,我仍回在沙坪坝中央大学教书。有一天,却喜出望外地见到朱先生和魏建功先生来了。更喜出望外的,是朱先生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头发上那一层霜也像揭走了,又是乌黑乌黑的了。他依然精神,仿佛和往日清华园的佩弦先生的面貌可以接续起来了。中央大学是一个一向受了学术派的熏陶,白话文不很重视的学校。我们就借机会请朱先生来一次讲演。他那流动活泼的国语,以及对于白话文的热忱,我想会给听讲的人一个有力而且有益的启发。当天晚上,由辛树帜先生请吃锅贴,这次我们又很快乐地分手了。我感觉朱先生的生活态度是有些改变了。因为从前他是不以师道或老辈自居的,现在有些不同了。就他的生活的严肃说,这是必然的发展。可是在另一方面说,也就是渐入所谓“老境”么?这感觉到了北平我们又见面时便更证明是正确的了。朱先生和我先后到北平,这是三十五年的秋天。我是从上海来,在师大教书,他是从重庆来,仍回到清华。在他还没搬出城的时候,我就去看他。那是国会街的临时招待所,我见了他,却又有些黯然了。他分外地憔悴,身体已经没有从前那么挺拔,眼睛见风就流泪,他随时用手巾拂拭着,发着红。我们没能谈什么文艺,他就很关切地问到我的母亲,太太,小孩等。宛然一个老人所关切的事了。到他在清华住定了,我又去看过他几次。在城里也曾有几次座谈会和宴会上遇到。生活定了,生活却又好了些。——不过有些人已经在称他为佩老,大概他是有老的资格了。但他那不苟的作风却一如往昔。我来北平后,曾一度给《北平时报》编副刊《文园》。朱先生寄来了一首译诗来,可是还没等付排,他的信又来了,是改去了一两个字。他不苟,可是并非不圆通。他后来告诉我:“时报不是什么好报啊。”但他并没因为时报不好而拒绝写稿。——我后来却也不编那个副刊了。佩弦先生晚年,事事仔细则如故。我们如果向他借一本书,他一定先问:“看多少日子?”随手又拿过本子来,把姓名书名年月日都写上去。最后的一次晤谈,是本年的3月28日。我带了太太和小孩去看他。他又是病后,十分清癯。我们一坐定,他就进屋里去了,立刻拿出来的是一封信,还有四块糖。信是他的一位老朋友来的,由于朱先生的推荐,他这位老朋友读了我一篇《李清照论》,来信就是讨论此文的。佩弦先生的东西,一定放的很有秩序,否则我一到,如何能马上就取出来呢?他那四块糖则是每人一块,他自己的一份却没吃,所以我的小孩便得了两块。任何事,他都是这样合理化!我一向拿长辈看他,可是他无论如何不肯上坐,结果上座空着。又因为我带了太太去,他的太太逢巧没在家,他便不住抱歉,而且特别和我太太谈一些家常。这是最后的一次会晤,没想到已经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了。佩弦先生的稳健,没让他走到闻一多先生那样的道路,可是他的坚定始终让他在大时代的队伍里没错了步伐。再加上他的虚心和认真,他肯向青年学习,所以他能够在青年的热情里前进着,领导着。他憔悴,他病倒,他逝去了。可是他的精神没生过锈,没腐烂过,永远年轻!一般人常提到他的《背影》,并且因此称他为散文家,我想这是故意小看了他。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毁灭》,——在中国是一首可纪念的长诗。可惜我没曾接触过他那奔放的诗人的一段生活。他后期所表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学术工作者,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家。——教育家而有良心,是多么令人可敬呢!有些人对佩弦先生现在为青年所爱戴是不大以为然的,甚而有人说:“这是被包围!”然而我们敢说这是最恶毒的诬蔑,诬蔑青年,诬蔑佩弦先生!真理只有一个,认识真理的人自然会牵着手前行,谁也包围不了谁,谁也左右不了谁!正是在这诬蔑声中,我们越敬爱他,越觉得他是一个稳健而坚定的有良心的教育家了!1.作者和朱先生十七年来的往还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3.平实中寄予强烈的感情是本文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试从文中选取一处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地方做简要分析。4.在作者笔下,朱先生有着很多好的品行,为人称道,教人向善。根据你的理解,试就某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释。查看答案和解析>>•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②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2.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读了本文,你对你目前平淡、繁琐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感想?查看答案和解析>>

安卓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IOS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手机访问 MAP TAG RSS
欢迎访问漫写短文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时间:2014-02-19 10:33:05    阅读: 次    来源:
作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漫写短文网微信号:duanwenxuewang,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漫写短文网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0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猜你喜欢精彩阅读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82578687@qq.com

相关新闻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一首歌,一段故事2023-04-24 19:11:53
遇见2023-04-24 19:11:53
深夜故事2023-04-24 19:11:53
你曾是少年2023-04-24 19:11:53
后来的我们2023-04-24 19:11:53
告别2023-04-24 19:11:53
我怀念的2023-04-24 19:11:53

友情链接

上海后花园论坛_上海花千坊_爱上海同城论坛-夜上海论坛社区